《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
发布时间:2017-04-27 来源: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4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就《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分别介绍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和普查公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面准确摸清我国地理国情家底
中央电视台记者:这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普查?它有什么作用呢?
库热西:地理国情是国家重要的基本国情,也是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和铁路、公路、建筑物等人工设施在地理位置、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一些基本信息。在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了将近60年的时间,完成了1:5万基本比例尺地图,实现我国陆地国土的全覆盖,极大地保障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应该说这个成绩非常巨大。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对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同时,科技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也为我们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全力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尤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所以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摸清地理国情家底,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国务院在2013年决定正式启动和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多个维度客观反映我国土地利用真实状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对国土资源重点工作有怎样的作用?比如在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能不能举例说明?
王广华: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我们已经开展、今后还要继续开展的全国土地调查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国情国力的调查。这次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它形成的成果应该说是一套分类体系科学、数据质量可靠、覆盖全国、内容比较丰富,同时精度比较高、现势性比较强的国情数据成果。这次地理国情普查主要侧重于从自然属性进行调查,对地面的覆盖状况进行了如实反映。
全国土地调查和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不太一样,土地调查侧重于从管理属性的角度来展开调查,是为了更多满足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需要,反映土地利用状况。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结合使用具有互相校核、相互补充的作用,从多个维度客观反映我们土地利用的真实状况。
比如说我们利用普查的成果,能够更加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空间规划开发强度测算等基础性评价工作的数据信息支撑。地理国情普查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整个土地利用的强度和状况,有利于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丰富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底图的数据,辅助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还比如: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和土地调查这两种数据的空间叠加分析,可以准确定位耕地撂荒,包括能够反映批而未用、未批先用等多种情况,为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设施发展规模评估,包括农业结构调整等等,都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普查成果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人民日报记者:据我们了解,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已经在“多规合一”、精准扶贫以及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进行了应用,能否详细说明?下一步在推动成果的使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库热西:普查成果确实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我举3个例子:第一个例子,现在北京市正在开展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专项行动,为摸清基本情况,北京市利用这次普查成果中单体建筑等数据,与北京城市规划用地数据进行匹配和比对,准确地得到了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总量和空间分布,有效地解决了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底数不清的问题,做到了非常精准。
第二个例子,我们国家正在全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利用我们的普查成果,统一制作底图,有效解决各类规划“打架”的矛盾,开展国土空间基础性评价,为实现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形成规划的“一张蓝图”。普查成果在试点中的效果非常好。
第三个例子,浙江利用普查成果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基本农田、公益林、围海用地等方面给予靶向性的精准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结果的精准性。
下一步,我们将在4个方面推动成果的共享应用:一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根据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充分挖掘地理国情信息蕴含的价值,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有据的判断、依据、信息和政策建议;二是建立普查数据共享机制,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普查数据的开放共享;三是主动对接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做好普查数据的深度开发,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普遍适用的公共产品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四是及时向社会发布可以公开的地理国情信息,让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能够充分地享用普查成果。
普查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实用性三大特色
中国日报记者:本次普查与相关部门开展的有关土地、森林、水利等调查和普查有什么不同,是否会有重复性的工作?这次普查与相关部门开展的普查调查数据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李维森:这次普查的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系统性。因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有些部门已经做了一些普查,是单项的。我们这次侧重全面的地表覆盖和全面的地理国情要素的普查,就是把山水林田湖地表各种要素全面普查,体现它们相互的关系,这体现了系统性。
二是客观性,真实、准确、客观地表达地表的现状。地表的现状是什么,我们这次就把它采集出什么,表达出什么。比如说这个地是按照耕地管理,但是现在种了林和苗圃了,我们就按照林和苗圃采集数据,这就是客观反映。
三是实用性。在普查内容和指标设定方面,我们充分调研了相关部门的情况,也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对地表覆盖的科学界定标准等因素,选取了满足各方面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上述三方面是这次普查的典型特点。
这次普查标准时点是2015年6月30日,普查数据出来之后,我们和各个部门的数据逐项对接,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听取大家的意见,看数据之间有什么差异。所有对接完成以后,我们目前的数据没有做一项改动,只是和各个部门对同一个问题解释得不同,做了一些必要的解释。
差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标准。滚球体育地表覆盖的标准,国际上有很多,各部门也有各部门的标准,也有国家标准,但是标准上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二是技术指标的设定。我们这次突出高精度,首次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覆盖全国92%以上,数据源精度非常高。三是普查时点,我们的时点是2015年6月30日,和有关部门的普查时点不太一样,不同时期地表覆盖的状况,春夏秋冬是不太一样的,所以这也有一些差异。
自始至终突出为“一带一路”服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今年5月中旬,我们国家将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次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怎样更好地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能否举例说明?
库热西: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举世瞩目的国际大事,我们这次普查也自始至终突出了为“一带一路”服务的指导思想。从国内方面来说,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我们在2016年开展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专题性监测,获取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主要基础设施和地质环境稳定性这3个方面的现状和变化信息,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掌握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形成了一系列监测报告、图鉴和数据成果。可以说,这些成果也可以为相关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从国际方面来讲,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我们有几个品牌支撑。一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自主开发建设的“天地图”。我们这次普查成果也逐步在“天地图”发布、使用,不断地丰富“天地图”的数据。二是2014年9月张高丽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纽约向联合国赠送全球30米分辨率的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前不久统计,联合国相关机构和80多个国家已经在广泛使用这个数据,围绕“一带一路”的一些国际项目也在使用这些数据。我们去年启动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项目,已经成功获取了中巴经济走廊、东盟地区的部分地理信息数据。“十三五”时期,我们还将继续获取“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地理信息,并开展中欧铁路通道建设的位置服务等相关应用示范,为“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地理信息支撑。
“精度高、质量好、无干扰”确保数据真实客观
中国新闻社记者: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任务艰巨、工程量很大,请问在普查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数据真实客观?
李维森:获取真实、客观、精准的数据,是普查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只有数据真实、可靠、精准了,我们的数据才好用、才能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做到9个字——精度高,质量好,无干扰。
精度高体现在优于1米分辨率全国遥感影像覆盖达到92%,采集的最小图斑面积非常小。
围绕“质量好”,我们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二是严格市场准入,全员培训,持证上岗。三是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在国家层面,由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对质量独立认证;在省级层面,各省都有本省质量监督局认可的质检站来负责本省的工作。我们坚持贯彻执行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传统:“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确保普查全过程的质量。国家和省级测绘产品质检机构对整个过程全覆盖抽检,国家测绘质检中心对成果进行复核,确保质量达到要求。验收环节,各省由省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统计分析环节,我们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武汉大学两家独立研制的两套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对算,对算的成果完全一致。
围绕“无干扰”,我们避免数据层层上报,减少管理层级,就国家、省两级,市县原则上就是协助。减少了层级以后,采用数据直报的形式,避免了市县由于地方利益和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数据普查完后,在省里还没有做统计分析之前全部报国普办。我们先把统计分析全部做完,数据库建起来。国家建完数据库以后,把所有各省市县的数据全部算出来,各省再对其省级和市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发布之前,省级政府审查同意以后,再报国普办做一次复核,这样就避免了数据受到干扰。
测绘地理信息无处不在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测绘地理信息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比如导航地图、共享单车、网购都离不开这些地图服务。请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近期还有哪些推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库热西:现在测绘地理信息确实无处不在,既在我们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在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智能化时代,测绘地理信息这个大数据,越来越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撑。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也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我们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我们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提出了“五大业务”公益性发展布局。这“五大业务”是: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这次地理国情普查就是为下一步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提供基础的;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资源信息建设。这“五大业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保障。与此同时,我们还提出要大力推进和发展地理信息产业,通过更多的数据开放共享,通过地理信息数据挖掘、服务,延伸价值链、产业链,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智能化、便捷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通过这样一些服务,极大地促进和提升地理信息产业,最终实现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更多地为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特别是经济建设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提高贡献力。我们有信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努力履行好我们的职责,把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